首页 > 汽车自驾 > 汽车自驾 > 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关键时刻,应保障人与产业的同步升级

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关键时刻,应保障人与产业的同步升级

发布时间:2024-08-06 16:19:17来源: 15210273549

无人驾驶应该促进公共出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帮助行业从业者创新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让人失去生存的基础。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正在成为当前科技领域与资本市场的热议话题,在社会影响上,也在左右着人们对于新兴技术改变社会的认知。

当前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全球层面的技术和商业竞争。国内有萝卜快跑、如祺出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公司业务在多个城市落地,国外则有特斯拉、Waymo、Cruise等不断有新动作推出。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出租车,或者说自动驾驶技术,其所涉及的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高精度地图与导航、车载计算平台与软件系统等,都可视为国内大力推进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是推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国家命题,同时也应注意,在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应“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换言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当前,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正式推向市场所产生的社会舆论则表明,技术发展与社会现状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其中,矛盾的核心关键的问题,是新的商业模式在设计时,直接把出租车司机作为了竞争替代对象。这和汽车替代马车,装配机器人替代流水线工人有本质的区别。尤其一些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面向出租车、网约车在内的公共出行领域,以极低的服务价格,引发行业争议的“价格战”。

无人驾驶掀起出租车产业革命的同时,不应忽视驾驶员作为服务人员的服务价值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覆盖全球、面向所有行业、深层次的革新风暴,将助推科技和经济的双飞跃。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质量,也势必会催生一系列新兴行业和就业机会。

新兴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将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福祉。但其中的安全、伦理和道德问题,也应该尽早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

特别是,在关注科技前沿和商业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在原有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中人的价值。否则,科技向善便无从谈起。

以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影响最为直接的出租车行业为例,作为大众运输服务的交通方式之一,出租车行业在中国三百余个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出行角色。出租车行业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身的业务,从早期的招手即停,到即时的线上约车,数字化、网约车对传统出租车领域的冲击和改变显而易见。

在新技术和交通行业的深入融合下,出租车司机也在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成为创新经济体系的重要群体。他们也最终决定了整个出租车行业服务品质的创新与升级。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我国出租车数量约为136.74万辆(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按照每辆车配备两名司机计算,全国大约有280万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354家网约车平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12.6万本。二者合计超千万人。

数以千万计的驾驶员们会再次成为整个出行领域品质提升的主力军,还是沦落为整个行业的累赘被淘汰,取决于技术究竟该如何使用,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人不只是消费者、客户、用户群体,也不只是进行技术研发的工程师群体,还有真正实现场景落地、提升品质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

这有赖于投资者、市场经营主体对于新兴技术的商业模型设计。

我们认为,出租车行业的驾驶员本应而且应当成为无人驾驶技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群体。技术可以降低通行成本、提高通行效率,还能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通行安全的问题。但是不可替代的,是面对多元的乘客群体多样化的场景服务需求。

自动驾驶对出行领域的提升显而易见,但实际在驾驶员的业务升级上,仍有很多工作可做。如对乘客的应急处理,城市文旅的需求,更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对于未知出行区域的信息探索,更贴心的接送服务,对老弱病残孕等群体细致入微的照顾与服务提供安全出行保障等,这些都是无人驾驶无法替代的。

对于公共出行领域,司机驾驶服务是重要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不能只靠低价取胜,“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应在乘客体验、服务细节、消费文化等方面,影响和提升消费端和供给端的质量升级。

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要保证经济价值的创造大于对经济价值的破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也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出行行业对于经济循环意义重大。司机、驾驶员群体是公共交通领域的核心群体,数以千万计的从业者背后是数千万的家庭人口。庞大的经济人口已经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餐饮、服装、住房等。

如果这个群体的收入忽然消失,可以预见的是,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循环生态带来的破坏性冲击要远远大于相关公司建立的新的经济循环。因为新的循环无法形成大众的循环,那种年薪百万的技术研发人员本来就已经存在,而把大众阳光雨露似得收入集中在少数资本手里,不但破坏了大众经济循环,反而还将带来更大的贫富差距。

如果新技术无节制地冲击行业,创新带来的破坏可能要远远大于创造,从而导致无序的行业内卷与经济降级。

当新的技术浪潮再次袭来,面对数以千万计的行业从业者,如何规范商业化运作,是市场经营管理者们的一道必答题。

在当下,无人驾驶出租车引发关注的重点之一,即无人驾驶对于出租车行业是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升级还是就业的替代,这本应是市场主体在进行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充分考虑的现实问题。

只有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模式,才能帮助企业和行业摆脱既有的经营模式,在低效内卷、无序竞争之外,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高质量发展也是解决需求不足这一长期顽疾,摆脱当前困局的核心关键。

但在实际的技术商业化进程中,并未有较好的结合与疏解。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没有《道德情操论》的《国富论》,就会变成对财富的掠夺。一项新兴技术成果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则会对经济循环造成破坏。出租车领域正是经济循环在社会基层最直接的体现,群体之庞大、影响之广泛不容忽视,在进行行业创新的同时,一定要算好技术、商业、社会责任共赢这笔帐。

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匹配对应的价值观念和商业伦理

科技应用以人文为本,不应该把人作为竞争对手,否则,必将成为人类的灾难。

事实上,对于技术替代人的担忧并不只是出现在交通出行领域,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都在面临“被替代”的压力。

同时也应乐观看到,只有落后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才会在应对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的行业断层甚至滑坡。良性循环下的行业发展,则会引导供给和消费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型。

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文明则是推动全社会前进和繁荣的关键支撑。基于此,我们需要建立与发达商业活动相匹配的商业价值观念和商业伦理。

以当前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为例。从技术层面讲,自动驾驶技术在出行领域的推进不可阻挡。智能、规范、标准化的智驾系统,对于遵守交通出行规范、提高通行效率、降低事故率、解决疲劳驾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在国内,除了北上广深,杭州、济南、青岛、福州等准一线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都已对无人驾驶持开放态度。在一些智驾科技公司的日程表上,未来五年将是全无人驾驶走进现实的时刻。

从商业层面看,百度号称萝卜快跑年底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实现盈利。包括小马智行在内的智驾公司也普遍预计,如果未来两年内在单一城市的投放量达到1000辆,就能实现收支平衡。这将有助于公司谋求更大的试点测试规模,以及持续吸引资本的关注。

我们认为,可以重点由以下指标进行判断:是否有助于增加就业与劳动者收入;是否有助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否有助于市场竞争与行业进步。

出租车行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乡发展、方便市民出行、扩大社会就业、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无人驾驶技术与出租车领域的融合,将会、也应当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和消费热点。

更重要的,是新业务产生的收入分配,能否真正流入劳动者的口袋。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内循环是中国经济增长、百姓收入提高的根本动力。

实践证明,出租车出行领域,要形成真正的生态循环经济,只让某一方面受益远远不够。只有引入市场化要素,才能让司机收入增长、出租车企业营收进入正循环、平台企业持续研发投入、消费者享受物美价优的服务,多方实现可持续的循环共赢模式。此前出租车行业与网约车平台的融合(又称巡网融合),说明市场共赢的模式是行的通的。出租车司机群体正是助推出租车行业快速实现线上数字化的关键。

在现实层面,商业主体则需要正视社会接受度和交通立法层面的挑战。这比技术的挑战更大。究其核心,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从人的角度,进行有益于社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商业设计。这也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此外,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样是资金使用的重要方向。技术需要不断完善提升,目前无人驾驶技术还处于逐步走进市场的初期,无论在安全性、舒适性、服务质量、技术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上还有待拓展开发。

这意味着企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开展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的迭代与场景的丰富。这将是推动技术走向成熟商业化的重要环节。

对于市场而言,充分的竞争是好事。只有充分竞争才能打破垄断,让市场活力重现。但是这种充分竞争应该建立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之上的,而不应是恶性竞争;这种充分竞争应该建立在高质量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企业应向市场投入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以高质量的服务与产品,开拓市场份额、树立品牌形象、挖掘客户需求。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推动市场竞争和行业进步的重要方式。

因此,当新的商业项目投入市场,企业经营管理者应以更好创造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加大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为己任,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循环发展之路。政府与社会层面也当对有开拓精神的、创新思维的企业家,予以风险资本的支持,同时也应注意,行业禁止和试错保护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最大的支持与管理。

政府决策层面应当关注新兴技术在商业化阶段中产生的影响和效益,对严重干扰市场运营与就业稳定的行为,应及时从制度层面完善规范,并对不正常竞争等破坏性的市场行为干预制止。对于仍旧处于低质低价竞争的市场行为,要指导行业调整升级。不仅在宏观层面推进经济结构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在微观层面引导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汽车自驾更多>>

问界M9:新时代笋,穿透旧秩序的壳 奥迪2024年度总销量出炉,竟然已不敌特斯拉 家用suv选购指南:能耗、空间、配置等到底该如何考量? 特斯拉推新车火的却是小米?焕新Model Y上市 售26.35万起 袁小林与沃尔沃汽车:在挑战中稳健前行,向未来大步迈进 限量500辆 斯巴鲁WRX STI S210发布 奇瑞2024营收4800亿出口114万辆,2025有哪些惊喜? 什么原因让EV3成为小型纯电SUV的标杆? 宝骏享境行政版亮相:黑色外观+双十幅轮毂,纯电/插混动力升级 日本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四年来首次下跌 10分钟续航350km!上汽通用携手宁德时代推出6C超快充电池 智能化引领车载语音市场新格局,AI大模型成为市场关键驱动力 丰田计划2030年重组日本生产体系,应对人口减少挑战 夜间120km/h跑高速突遇逆行车 理想AES紧急变道救车主一命 现代汽车向特朗普就职基金捐赠100万美元 鸿蒙智行问界M8实车图曝光 北汽集团2024年销售超171万辆 在京产值增长6.7% 稳中求进 “韧性”向前 东风Honda2024年以硬核实力赢得全球用户信赖 双龙出海,比亚迪汉L、唐L开启民用车1000马力时代 139款车型成功通过汽车数据安全合规检测 小米SU7目标冬季电车之王,冬季实测表现如何? 微博年度汽车大选出炉 帕萨特 Pro荣膺“年度最具心智车型” 设计看齐汉L,轴距比秦L DM-i长,还有智驾,比亚迪秦L EV稳了 宁德时代放大招,巧克力换电站能打破蔚来的垄断格局吗? 10万出头买新车,埃安UT与比亚迪海豚,你会怎么选? 国民小跑车杰迪K333即将上市,全新配色亮相 16.69万降到11.99万,指导价降4.7万,长安启源A07典藏版更香? SUV市场格局都可能被撼动,MPV比亚迪夏正式上市24.98—30.98万元 福特游骑侠Ranger,车长近5米4,标配2.3T,对标长城炮 没买车的朋友有福了,五菱1月购车政策出炉,国补地补全兜底!